王賀勝表示,“十三五”期間醫改工作主要有“5+1”的重點任務。“5”是指努力在5項重點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具體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和嚴格規范的綜合監管制度。
通過醫聯體、醫共體、專科醫院聯盟等形式,健全醫療服務體系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到2017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1”是指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主要是: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評價機制,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可見,分級診療是“十三五”的醫改任務的重中之重,而醫聯體,也成為醫改中重要的因素。那么,分級診療、醫聯體對于藥企來說,有什么值得關注的呢?
▍基層市場機會將大爆發
王賀勝介紹,分級診療是優化就醫秩序、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早在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模式。
在今年7月,人社部印發《關于積極推動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突破口,配合有關部門加快醫療服務體系改革,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
王賀勝表示,要成功實現分級診療,必須加快形成“大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患者愿意去基層”的格局。這就肯定了基層醫療在分級診療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基層接得住”也直接體現了國家將大力發展基層醫療服務的決心。
分級診療政策首先在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開展試點。截止目前為止,4個直轄市和266個城市都開展了分級診療的試點,占全國城市總數的88.1%,已經超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的目標。國家的目標是,2017年,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漸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2016年已經有88%的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事實上已經超過了國家規定的70%。也超過了國家規劃的2017年85%的目標。
可見,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基層都將成為藥企不得不關注的市場機會。
▍分級診療對藥企的影響
在醫藥營銷專家劉檢看來,醫聯體分級診療,簡單來說,就是上級和下級醫院已經形成完整的治療鏈條。
醫聯體分級診療是把上級醫院和基層社區捆綁在一起,上級醫院就醫的患者后續用藥、康復治療將回到基層。上級和基層將面臨同一個患者,在醫聯體下利益一體化。所以,企業做工作必須從二級以上醫院擴展到基層社區,因為醫聯體分級診療是個完整的閉環,如果沒有做好基層社區的工作,產品的整個銷售鏈條就斷了。
但是,眾多藥企多年來在進行的學術化推廣,只鐘情于二級以上醫院,偏偏在基層市場上一直無所作為,造成對分級診療所帶來的政策紅利釋放緩慢,接續無力,很多在基層醫院銷售的機會大多被白白浪費掉,這也是至今藥企沒有直接感受到來自基層醫院市場紅利的原因,甚至很多業內人士甚至表示分級診療似乎對目前的市場格局沒有絲毫影響。
不得不說,醫聯體分級診療制度,打通了上級醫院和基層社區的用藥目錄,他們將會使用同一個目錄,屆時基藥的概念就模糊了。隨著各省相繼落地分級診療政策,將基層醫院與上級醫院同一產品目錄的打通,基層醫院大都能應患者要求或根據上級醫院流轉來的處方中所列調取到同一藥物,這對藥企而言本是一大利好。
因為分級診療,會出現上級醫院基藥使用比例擴大,而基層對于非基藥品種的適用范圍也會擴大。這對于非基藥來說是極大的利好,如果能夠在醫聯體中進入首診目錄,原來不能在基層銷售的藥品,其基層市場將會被更大范圍的打開。
就如劉檢所言,處方藥銷售從原來的跟著政策跑,到今天則要進入抬頭快跑的競爭局面,危中有機,洞察之下,市場機會無處不在。基層市場的機會,你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