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行業:回想2018年與展望2019年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1-11 打印內容
在2019年的醫藥流通市場上,并購重組+市場策略上的競爭大戲依舊會不斷上演,對于一些企業或許是終極之戰。但醫藥工業與醫藥商業之間、強龍與地頭蛇之間、實力雄厚的集團化企業與靈活小型的專業化企業之間,仍然會相互交融、相互博弈,這是一個永遠的相互制衡的市場游戲,除非政策介入。由于2018年末出臺的禁止醫院藥房托管規定,相當于禁止了一家獨大更易產生腐敗和權錢交易的壟斷性經營,這意味著給了中小流通配送企業一些存在的希望。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目前經濟形勢將會讓本就不堪重負的醫院回款壓力只會加大不會寬松,而全面施行的醫院藥品“零加成”政策,也加重了回款壓力。這也是目前極力推行的招投標中回款保障虛設的詬病。或許,這才是壓垮一些醫藥流通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市場銷售結構上的改變,純銷比重將不斷上升,但在我們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度里,符合市場客觀規律的調撥分銷模式仍然會長期存在,只是扁平化發展會更加明顯。
這里再評判一下另一個巨大的銷售市場——醫藥流通中的零售業,2018年應該是零售連鎖業并購動作較猛的一年,但在具體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的運營質量以及效益表現上相差很大,上市公眾公司層面的連鎖藥店普遍效益指標較好,但市場上效益不佳甚至虧損的連鎖藥店也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個人觀點主要是內部管控質量問題。另外一點,國家支持的線上互聯網藥店以及因醫療機構“藥占比”管控等原因引發的院外銷售模式,給醫藥零售業帶來的是實質上增長還是偽增長,在2019年還需拭目以待。
最后,我們當然更不能忽略2019年政策層面的預判。個人觀點,在2018年各項管控政策繼續發力的基礎上,我們必須注意行業與社會還有兩大政策變化的疊加,那就是《藥品管理法(修正案)》與社保資金繳費新辦法的靴子落地。前者在管控上將會更加嚴格、處罰力度將會更大,對于幾經風雨歷練的醫藥流通企業而言,隨著自身質量管理的不斷加強,應該不是最致命問題。但對于后者,在國家推行減稅降費的大框架下,巨大的社保繳費壓力導致巨大的人力成本,極有可能是醫藥流通企業生存還是消亡的致命點。
借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臺詞: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國家在破局,不破不立;企業也需要破局,破舊立新。希望2019年醫藥流通業的供給側改革給企業帶來的是健康的不再焦慮的改變!希望醫藥流通業在價格重構、利益重構、市場重構、體系重構、價值重構的重構時代,錦鯉2019!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