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改朝換代”
作者:環球老虎財經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2020-7-31 打印內容
//
醫藥江湖更替
//
在這些逐漸退出舞臺中心的藥企中,有些是把自己“作死”了,有些則是在仿制藥向創新藥轉換的過程中,缺失競爭力而被殘酷淘汰。其實在國際市場,生物藥物早已經成為全球藥品市場最重要一部分。
十年前,國內藥企還是化學制藥、仿制藥的天下。哈藥曾經是一個在中國醫藥界舉足輕重的名字,它不僅是黑龍江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時也是中國醫藥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中國醫藥工業的各類榜單中,哈藥也曾是前十乃至前三的常客。然而在這幾年的環保高壓之下,大量原料藥廠家被關停并轉,哈藥股份不幸成為了“受傷”的那個人。原料藥業務的急劇下滑,加之產品老化連續遭受政策重擊,這位曾經手握眾多昔日重磅品種的霸主,幾乎無法避免的衰退。不過,在業內看來,這種衰退是必然,其在研發投入與其地位與體量并不相配。
十年前,哈藥集團一年的營收就超過125億元,而恒瑞醫藥只有37億元,習慣躺賺的哈藥,可能沒想到多年后兩人的江湖地位會倒過來。與哈藥相似的還有東北制藥,也遭受了原料藥的競爭打擊,為了改善業績、加速轉型,東北制藥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其試圖用頻繁的并購來做大轉型,但業績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反而帶來了高負債。這些老牌工業藥企,一度觸及醫藥行業C位,但“一招鮮吃遍天下”已不管用了,競爭力缺失下衰退幾乎是注定的。
與哈藥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石藥集團,初期石藥也是生產原料藥為主。但1999年,石藥集團幾乎拿出了上一年所有的利潤進行恩必普的研發,這在當時看來是一件極為瘋狂的事。當時原料藥正處于行業的上升期,一年的利潤極為豐厚。
顯然從現在的結果來看,石藥集團賭對了。10多年前公司的原料藥與制劑藥銷售比重為7∶3,而如今原料藥的比重已經不足一成。創新藥已經成為了石藥集團但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如今的石藥集團真正完成了從“原料藥到創新藥”的轉型。哈藥從財富榜單消失,而石藥則取代進入。
再看康美藥業、同仁堂,步長制藥都曾是國內中藥領域的佼佼者。2019年康美藥業還以193億元的營業收入、11億元利潤上榜中國財富500強名單 ,是國內中藥飲片之光。當年康美藥業市值位居行業老二,但隨著財務造假暴雷,這支曾擁有千億市值的醫藥類白馬股也在緩緩倒塌。作為中國最老牌的中藥巨頭之一,同仁堂是“兩條腿走路”,左手制藥、右手零售,如今兩大業務都出了問題。步長制藥則是因為核心產品力下滑,3家上市公司均陷入衰退危機。曾經,無論是哈藥集團、還是同仁堂都憑借著瘋狂的營銷,占據一方市場。但如今公司的五大系列產品,均無專利、不是保護品種,在競爭日漸激烈的中國醫藥市場,備受沖擊。另外,近幾年老百姓、一心堂、益豐藥房也對其發起沖擊,這家老字號的競爭力在不斷衰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