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投資機會全面解析: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
作者:中研策略 來源:中研策略 2021-4-16 打印內容
醫療器械:未來十年仍是發展黃金期,國產替代成主旋律。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 2006 年的 434 億元增長至 2017 年的 4425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23.50%,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目前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的不足之處在于:一是我國醫療器械公司整體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低。二是企業研發投入低,創新能力弱。三是中高端市場國產市占率很低。醫療器械的比較優勢在于研發周期短,專利懸崖(專利保護到期后,由于仿制藥的競爭壓力造成原研藥銷售額大幅下降)現象并不突出。國產替代是未來十年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但這個過程中需要伴隨著技術進步和配套產業鏈成熟。
醫藥商業(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零售藥店是未來重要增量。由于議價能力弱, 資金壓力大,醫藥流通行業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兩票制改變藥品流通渠道格局,純銷售占比上升,同時也使行業集中度提高。零售藥店是未來發展潛力比較大的板塊。近三年以來, 公立醫藥限制“藥占比”,取消藥品加成,從而導致處方外流,為零售藥店提供長期增量。這次疫情凸顯零售藥店社會職能,互聯網醫療發展提供紅利。連鎖藥店對于單體藥店更具成本、品牌、管理方面的優勢,有望優先享受處方外流和 O2O 市場擴容的紅利。
產業鏈下游專科醫院成長空間最大,互聯網醫療成發展新方向。醫療市場化帶來發展機遇, 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將有助于打破傳統的壟斷格局。近年來醫療供給穩中有升,尤其是民營醫院增長較快。在我國診療市場中,專科醫院是所有醫院機構類型中增速最快、上升空間最大的醫療市場,綜合考慮盈利能力、獲客能力、營運能力、診療資源等因素,眼科、口腔、婦幼、醫美、腫瘤、骨科等專科領域已經贏在起跑線。互聯網醫療服務是近年來興起和受到政策支持的新方向。新冠疫情一方面使互聯網醫療普及率提升,另一方面醫療體系建設補短板需求凸顯,加速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發展。
新醫改加速產業創新升級,“后疫情時代”孕育新機遇。2019 年醫改繼續在深水期運行, 帶量采購、DRGs 等紛紛落地探索。大醫保時代下,醫保控費和“騰籠換鳥”仍將是未來較長時間的主線。所有的新政都旨在壓縮單品種的生命曲線,加速醫藥產業迭代升級。2020 年初遭遇了疫情危機,在“后疫情時代”,為了補齊醫療衛生短板,互聯網醫療、醫療設備、 生物制品等細分領域有望迎來政策密集出臺期,孕育出新機遇。疫情中暴露的問題也會使人們對疫苗、零售藥店、醫療防護等領域的需求增加,打開市場空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