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高揚、質量升級!濟南中藥材轉型跑出加速度
作者:大眾日報 來源:百家號 2021-7-9 打印內容
泉城濟南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特色農業資源稟賦鮮明。中藥材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孕育章丘“朗山遠志”、萊蕪“白花丹參”、平陰玫瑰等道地藥材,平陰玫瑰成為特色農業“十朵金花”之一。如今,濟南市借勢中藥材高質量振興發展,實現了由“盆景”向“風景”的轉型升級。
“濟南中藥材產業將聚焦培育新動能,依托‘1195’總體工作思路,構筑‘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美’中藥材產業發展格局,聚力服務‘五個濟南’,讓小藥材長成大產業,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會標桿。”市農業農村局中藥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統計,2020年濟南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4萬畝,中藥材農民合作社54家、家庭農場16個、種植企業48家、專業村20個。“長清栝樓”“萊蕪白花丹參”“平陰玫瑰”“靈巖御菊”等道地藥材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
龍頭揚起來
中藥材發展規模持續放大
“由于中藥材發展政策利好,尤其是《關于促進山東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出臺,農民種植積極性普遍高漲,今年種植規模又有新的擴大。”據濟南市萊蕪區苗山岳圣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奉勝介紹。
苗山鎮位于濟南市萊蕪區東部山區丘陵地帶,土質砂壤,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于優質高效中藥材種植。但曾經很長時間以來,當地農民處于觀望彷徨狀態,中藥材產業振興發展緩慢,制約著“資源”變“資產”穩定快速轉型發展。
記者采訪中,苗山鎮陡峪村57歲的李光常談及中藥材種植,道出其中的苦衷:“以前土地規模化流轉還不穩定,加上中藥材種植技術缺位和銷售門路閉塞,自己曾經試著種植了幾年都沒有成功。改變發生在3年前,合作社給種植意向種植戶不僅上門免費供應中藥材優質種苗,還耕、種、管、收一條龍全程服務,去年我直接把土地交給合作社托管,我也當起‘甩手掌柜’。”
李奉勝介紹,種植白花丹參畝均產值5000~6000元,是栽培小麥、玉米等常規農作物的2~3倍。農民就地合作社打工,可以不出村獲得工資性收入,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得到流轉性收入,年底還有分紅。目前李光常已然實現中藥材種植“土里刨金”的轉型跨越,其自身成為合作社中藥材種植“老把式”,現在每年收入四五萬不成問題。
像李光常這樣的高素質農民一樣,目前在岳圣中藥材合作社強有力帶動下,萊蕪區苗山鎮及周邊鎮村流轉土地到合作社的農戶達到1200余戶,初嘗甜頭老百姓中藥材種植積極性空前提高,合作社規模效益越來越大,合作社白花丹參、紫花丹參、黃芩等道地藥材發展到32000多畝,總產值過億元。岳圣白花丹參種植基地被評為國家、省級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山東省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