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及時捕捉機遇加速中醫藥科技成果產業化
作者:新浪財經 來源:百家號 2022-1-7 打印內容
近日,我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再迎重磅政策利好。2021年12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其實,近年來,國家陸續發布政策支持中醫藥科研機構新藥研發并推動市場普及。比如202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實施中醫藥產學研醫政聯合攻關工程,建設一批代表國家水平的中醫藥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制定一批中醫特色診療方案,轉化形成一批中醫藥先進裝備、中藥新藥,探索運用區塊鏈等技術加強中醫藥臨床效果搜集和客觀評價等等。
筆者梳理發現,當前我國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已經形成了從挖掘、研究、審批、支付完整的政策支持鏈條。隨著中醫藥原創優勢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產業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傳統上,中醫藥領域產學研的途徑通常由科研人員根據自身的研究方向、臨床實踐發現問題再確定研究方向,做出成果后通過相關的轉化平臺,謀求需求端進行成果轉化。眾所周知,一般應用型科研項目研發周期相對較短,市場需求迎合程度較好,而對于基礎型、創新型科研項目,研發周期往往較長,動輒幾年甚至幾十年。
毋庸諱言,在成果轉化、實現醫療和市場價值方面,不是所有的中醫藥科研項目都能脫穎而出。因此,探索中醫藥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模式,前瞻性地捕捉市場機遇已成為當務之急。
如何捕捉市場機遇、推動中醫藥產業化?筆者認為,首先,這種捕捉市場機遇的能力必須來源于扎實的市場調研、來源于需求端的消費升級,來源于產業鏈創新技術的發展,更來源于時代發展對中醫藥提出的新的要求。
例如,作為藥物研發類型的科研項目,不僅需要針對已發生疾病的治療藥物(特別是自古以來流傳至今的中醫名方名藥)進行挖掘開發,同時需要對于疾病譜的預判性、總結性的研究,前瞻性研究醫藥市場的發展機遇。因為致病因素是隨著環境、氣候、人體不斷演化的,所以需要結合環境、氣候和社會的變化趨勢,預判未來可能會發生哪些類型的疾病;與此同時,還需要找出已經發生的疾病又有哪些可以采用共通性的治療方法。
其次,中醫藥產業化的提升還亟須大膽借力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伴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藥材種植方式、炮制方法、治療手段以及醫療服務方式都將產生深刻變化。中醫藥科研人員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相關產業鏈,對已經擁有或正在研究且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的情況進行重點研判,用“跨界”的思路,融合性發展科研項目,取得更適合未來臨床和市場的優質科研成果,從而加速轉化,有效搶占市場先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