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層醫療器械市場概況與發展建議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2-3-25 打印內容
存在問題
基層適宜醫療器械的產品結構亟待優化 適宜基層醫療服務的醫療器械其實并非唯低端、低價是取,高度集成、反應靈敏、便攜度高、設計友好的醫療器械,可能更容易成為“居民健康守門人”的好幫手。近幾年來,各地基層醫療機構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的評價標準,補充了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DR、CT等常規診療設備。醫療器械廠商開發出了很多便攜式診療設備、健康一體機等,并推廣應用于養老照護、慢病管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等場景。值得關注的是,在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器械的招標采購中,國產品牌正在加速滲透。
但不容忽視的是,很多一體機的產品設計還不夠美觀,功能模塊、響應速度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間。例如,有些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僅個人信息采集就需要數分鐘,大大延長了非醫療等待時間。因此,用于基層巡診、臨床輔助決策等的醫療器械在核心技術國產化和產品創新迭代上仍需下大功夫。
基層醫療器械市場供應鏈需要調整 當前,各地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并積極探索醫保按人頭付費機制,即以醫共體為單位設立統一賬戶,實現統一采購、配送和支付,這意味著醫療器械供應鏈也將發生一定調整。
各大醫藥流通企業需要加快布局基層、實現渠道下沉,還要積極面對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的挑戰。與此同時,由于醫共體模式下的醫療器械供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利益相關方的博弈,廠商的營銷服務也會發生一定轉變。未來,流通企業將不僅僅包含分銷商、配送商,還會向產品營銷等綜合服務方向拓展,扮演供應鏈整合者的角色,從而更好發揮資源優勢,提升供應鏈效率,加強產品風險管控。
基層醫療器械市場服務鏈有待完善 醫療器械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仍存在“重醫療、輕器械”的問題。例如,有鄉村醫生將藥品經營許可與醫療器械經營許可混為一談,基層醫療機構中存在醫療器械購進記錄填寫不真實、不填寫或少填寫等問題,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包括入庫、養護、銷毀、追溯等制度)執行不力,日常儲藏、養護、維修和臨床使用不規范,醫療器械技術人員短缺等一系列問題,給醫療器械的使用帶來不少安全隱患。
解決路徑
加快基層適宜醫療器械創新和國產化 當前,基于應急保障、日常診療、老齡照護、慢病管理、康復醫療等工作要求,基層適宜醫療器械創新要瞄準以下幾方面:臨床決策輔助系統(如健康一體機、遠程診療系統等)的國產化創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的創新迭代,包括檢驗、急診、呼吸、感染、重癥相關專科醫療器械的國產化研發;做好全自動生化分析儀、POCT診斷儀器和配套試劑、掌上超聲等診斷類器械的國產化創新;大力推進老齡和慢病人群適用醫療器械(如健康監測類可穿戴器械、智能護理床、居家健康監測管理設備、智能助行設備等)的研發創新;做好康復護理和中醫診療設備的創新,力爭通過國產醫療器械的持續創新,為基層醫療工作減負、賦能、提質、增效。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