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醫藥創新穩中求進
作者:中國醫藥網 來源:中國醫藥網 2022-4-22 打印內容
自2015年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以來,我國醫藥創新政策環境明顯改善。2018年港股“18A”上市新規及2019年上交所科創板的推出,極大豐富了生物醫藥投資退出渠道,快速推高了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的投資熱情。據艾昆緯統計分析,2021年生物醫藥整體融資額(一級市場+IPO)較2017年增長近3.5倍(醫療健康產業IPO融資變化情況詳見圖1)。但受到監管政策趨嚴、國際環境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自2021年四季度起,我國生物醫藥融資急劇放緩,生物醫藥企業一、二級市場表現持續低迷。那么,我國生物醫藥投資是否已見頂?未來五年投資前景如何?
從產業結構和臨床需求來看,我國醫藥市場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國新藥研發與全球差距正逐步縮小,但靶點扎堆、適應癥集中等問題仍然存在。艾昆緯認為,未來有兩類本土藥企值得關注:一是參與全球競爭的first-in-class類企業。這類企業錨定國際化定位,而短期內仍將曲折前行,未來將引領我國生物醫藥國際化發展及創新突破。二是我國優質me-better龍頭企業。這類企業立足國內醫藥市場,短期以規模取勝,中長期逐步向創新轉型。上述兩類企業將是我國醫藥產業升級的主要貢獻者。與此同時,外資藥企不斷將新藥引入我國醫藥市場,在競爭加劇的同時,將有利于我國醫藥產業的加速創新升級。未來五年,我國醫藥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生物醫藥發展空間廣闊三方資金支持藥品研發
近年來,我國集采、醫保談判等政策的推進速度及強度不斷超出預期,其背后核心邏輯是鼓勵創新,提高藥品和醫療器械質量,優化醫保支出。醫保控費常態化趨勢已定,商業保險前景雖仍不甚明朗,我國醫保支出已呈“騰籠換鳥”之勢。
我國醫藥市場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艾昆緯數據顯示,以生物藥為例,過去十年,全球生物藥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兩位數,相較小分子藥物,其市場份額顯著提高。我國生物藥市場規模雖然在2019年首次突破千億元人民幣,但2020年在總體醫藥市場中占比僅14%,遠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占比20%~40%的水平。
創新生物藥主要集中在腫瘤、風濕免疫、糖尿病等治療領域,目前我國腫瘤生物藥市場規模增長尤為迅速,年復合增長率超30%。對比美國,我國各個疾病領域中生物藥銷售占比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我國處方藥銷售升級換代的進程中,進口品種的地產化也將是一大趨勢。企業如能很好地承接技術轉移,有效整合供應鏈,控制生產成本,確保銷售平臺有效覆蓋,未來將獲益匪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