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診斷行業蓬勃發展 激發上游原料酶市場潛力
作者:中國醫藥網 來源:中國醫藥網 2022-5-20 打印內容
分子診斷是指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患者體內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提供信息和依據。相比于其他細分領域,分子診斷憑借其檢測速度快、檢測信息全面、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優勢,成為體外診斷行業中最有潛力的研究方向。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分子診斷市場從31億元增長至286億元,復合增速為56%。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分子診斷領域市場規模急劇增長,2021年預計達到324億元;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政策的影響,2024年預計增長到222億元,且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市場潛力巨大。
分子診斷產業鏈上游概況
分子診斷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原料和儀器元件廠商,對于研發技術、創新能力要求較高,具有高技術壁壘的特點。目前外資企業占據技術領先地位,我國國產化程度較低,國內企業主要活躍在中下游市場,分子診斷的上游市場始終是進口品牌主導,國內企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近幾年來,這一局面逐漸開始好轉,隨著國家鼓勵創新和進口替代政策不斷出臺,國產領先企業紛紛加強產業鏈布局和研發投入,在上中下游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分子診斷試劑的上游診斷儀器領域中,國產儀器占比較小,由于技術壁壘限制,基因測序儀、數字PCR儀等高端儀器市場主要被Illumina、ThermoFisher、BioRad、StillaTechnomogies等跨國巨頭壟斷。國產品牌仍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僅有華大基因等國內企業突破了基因測序儀研發技術,國產替代進程緩慢。
分子診斷試劑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診斷酶、引物、反轉酶、探針等生物原料,高純度氯化鈉、谷氨酸等精細化學品,以及提取介質材料。由于上游原材料的開發對研發效率、創新能力均有較高要求,診斷酶、引物、探針等開發難度大,上游市場基本被國際品牌占據,如羅氏、邁迪安生命科學公司、SurModics、Solulink等,國產企業在該領域僅有少數企業涉足,但國內企業目前正積極破局,未來有望推動進口替代。
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試劑原材料占比僅不足10%,隨著國內企業對原材料核心研發制備技術的探索,大批國產原材料產品投入市場,預計2022年國產占比可超過13%。未來隨著國產替代的推進,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也會逐漸降低。
分子酶在整體分子類試劑規模中的占比高達60%-70%,因此下文主要介紹分子診斷上游產業鏈中的主體——分子診斷原料酶市場。
分子診斷原料酶市場現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