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大、份額小 國產特醫食品如何發力突圍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5-4 打印內容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食品)市場潛力大,在我國被視為大健康領域的新藍海。但在我國這個特醫食品消費潛力巨大的市場,國產特醫食品因起步晚,所占份額極為有限。針對這一現狀,本期刊登業內專家從研發、渠道、認知等多角度提出的相關建議,并對國外特醫食品在我國的進口情況、發展布局進行梳理,以期為國產特醫食品發展提供參考。
“2017年我國特醫食品行業規模達到33.7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30.12%,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由于我國特醫食品行業起步較晚,市場體系還不夠成熟,國外品牌占據了我國絕大部分特醫食品市場份額。” 近日,在“第五屆跨學科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SMP)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系副主任蔡美琴如是說。
特醫食品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據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索思卓等人于2016年的統計,國內90%以上的特醫食品市場份額被跨國(合資)公司壟斷,其中包括紐迪希亞、華瑞制藥、雅培制藥、雀巢公司等。
面對“潛力大份額小”的困局,業內專家認為,國內特醫食品需要從特色研發、疏通渠道、提升認知等多方發力。
緊貼臨床 多元研發
配方陳舊、品種單一是我國特醫食品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據了解,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到20世紀80年代特醫食品才進入中國,并長期以藥品形式進行管理。由于注冊難度高、成功率低、配方更換困難,我國的特醫食品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少數幾家跨國企業占據,且在中國市場的配方陳舊。
“以雅培制藥的安素為例,其配方還是20多年前的,蛋白質主要來自于酪蛋白和植物蛋白,而我們現在提倡使用的是乳清蛋白!鄙綎|某企業營養與代謝事業部負責人表示,涉足特醫食品的內資企業由于發展的局限,大多處在跟風階段,產品多以模仿為主。
據悉,我國涉足特醫食品領域的企業已超過30家,但只有少數企業能做到產品特色研發,而且產品在沖調性、口味、口感等方面與外企仍有較大差距。
“特醫食品在改善腫瘤病人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發需要緊貼臨床,否則產品很難得到醫生和病人的認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臨床營養科主任石漢平說。
復旦大學華東營養科主任孫建琴希望,特醫食品研發能夠實現多元化:“老年人常出現蛋白質營養問題,且消化咀嚼功能較弱,企業在研發相關特醫食品的時候,應注重提高蛋白質含量,使產品富含氨基酸,且要方便老年人食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