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落地 給醫藥業帶來這些影響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2-1 打印內容
整體來看,政策求穩。
而除了中央和上海的文件以外,是什么讓券商紛紛預測2019年,悲觀的情緒會彌合?
2、最大擔憂:4+7是否會擴展?
此前,行業內曾普遍憂慮4+7將擴展到更多地區,價格也將實行全國聯動。
1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正式的采購方案,這份方案與去年網傳方案的一大區別就是取消了鼓勵各省跟標的說法。此前醫保局也表態,帶量采購是個系統性的工程,不鼓勵單純的跟價格。這從中央層面發出了訊號。
大部分券商研報也都認為,4+7短期內不會延申,也不會大范圍價格聯動。
光大證券預計,未來帶量采購將逐步向3個方向延伸,但不是短期內。
一是品種延伸。此次帶量采購官方共給出31個品種,最終25個中標,而這些品種全部來自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但目前來說,一致性評價進展較為緩慢,截至2019年1月20日,僅168個品規通過一致性評價。作為帶量采購的先決條件,一致性評價進度緩慢,也將影響到未來帶量采購的品種數量。
二是未中選品種價格延伸。國務院文件規定,一些價格比較高的、可能增加患者負擔的藥品,對其支付標準的調整給予2-3年過渡期。長期以來,我國的高價藥品用藥量較大,一旦同一通用名藥品執行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將給原先使用高價藥的患者帶來巨大負擔。因而,為中選品種的醫保支付標準在一段時期內還不會有大調整。
三是地區延伸。在“4+7”中選結果公布后,山東、四川、安徽、福建等省市一度計劃價格聯動,但在山東省1月9日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掛網公示中,“4+7”的25個品種價格未有明顯降幅。國務院辦公廳文件也明確要求“在總結評估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擴大集中采購的覆蓋范圍,引導社會形成長期穩定預期!
這表明,地區延伸仍需一定時間,試點工作仍需總結評估,中泰證券也認為,政策在后期或許會有糾偏修復。
大部分券商認為,國務院出臺正式方案堅定了招采改革方向,在試點實施和總結經驗的過程中,帶量采購的模式將逐步完善。
光大證券指出,未來不排除“提高帶量采購量,但不再最低價獨家中標”的可能。
3、行業洗牌如何來臨?
面對政策端壓價、保費、提質的大棒,醫藥產業將迎來結構性調整。
中銀國際證券預測,2019年醫藥板塊收入增速15%-20%,政策擾動的背景下利潤增速略低于收入增速,改革將帶來結構性變化,仿制藥進入比拼質量和成本的時代。
國信證券則指出,醫保未來以衛生經濟學作為主要參考,醫保接納的前提是全球相對較低的價格,而市場擔心創新藥紅利主要被外資企業享受,國信證券根據我國偏低的人均收入認為,這一紅利仍然會被國內仿創結合的企業享受,我國未來仍將以仿制藥消費為主,創新藥形成增量。
上篇:
下篇: